两套房不留给子女 “路要靠自己走”
——追记新中国第五任财政部长吴波
人生如棋局,落子收官之间品性尽显。面对房子、票子、车子、“帽子”、儿子,一些党员干部无法绕开权力利益亲情的纠缠。吴波,这位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五任财政部长,下出了一盘令人震撼的“五子棋局”,展现出一位共产党人信仰坚定、清正廉明、克己奉公的崇高风范。
北京,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4号楼1101室和1103室,是吴波生前居所。两套房子200多平方米,按如今房价已值千万元。房改时,不买。晚年,两立遗嘱,坚持归公。这,就是吴波的选择。“我参加革命成为一个无产者,从没想过购置私产留给后代。在我和老伴过世后,这两单元住房立即归还财政部。子女不得以任何借口继续占用或承租,更不能以我的名义向财政部谋取任何利益。”2000年10月9日,在秘书和亲属见证下,94岁高龄的吴波立下遗嘱。2003 年,他又将第二份内容一致的遗嘱写给时任财政部部长项怀诚。2005年2月20日,吴波平静地走完了99年人生。三子吴威立说:“代他上交这两套住房,是出于子女们对父亲的尊重,完成他的遗愿。”
对“公家”的钱,吴波的精打细算出了名。他常说:“为了国家富强,把账算准算细,节约每一元钱,应是财政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。”生活中,吴波不喜奢华反对浪费,吃穿用简朴至极。对“私人”的钱,吴波常常不为私用。曾任秘书陈纪祥说,国家每月给吴老52元保姆费,他全交了党费,保姆费则从自己工资里扣。他经常给社会捐款。吴波逝世后,留下的存款仅5万元,除去丧葬费用,几乎没有什么剩余……
公与私的界线,在吴波看来,是严格清晰的。1982年,吴老和夫人回老家安徽看看。其间,安徽省委先后两次派车到火车站接送。回京上火车前,吴波委托省委办公厅主任将50元汽车费转交汽车队。他认为私事不应享受因公出差待遇。财政部要给他报销往返的火车票,吴波郑重声明,回安徽探望是私事,坚持不肯报销。
在一个没有严格离退休规章制度的年代,老同志是否离开领导岗位完全看身体情况和工作需要。1980年,为带头支持干部年轻化,74 岁的吴波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撼的决定,主动给中央写报告“让贤”。吴波曾说,职务和地位只不过是向人民承担责任的标志,职务越高,责任越大,肩上的担子越重。
在孩子们眼中,吴波不仅不让沾他这个大官的“光”,有时还“严苛”到干扰他们的“进步”。长子吴本宁,自1955年9月报名支边,40多年来一直生活在甘肃舟曲县,直至去世。吴波的老战友曾想帮他调到兰州市,被老人拦住了。三子吴威立,清华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国家机关工作,后来组织上想调他到国资局,也被吴波拦住了。幼子吴本立,被领导“特殊关照”去香港进修,吴波听到打电话取消了他的进修资格。
吴波曾说:“路要靠自己走,不能依靠父母。靠父母不能长久,那是一种没有出息的表现。”吴波的儿孙中,没有达官显贵,有的只是工人农民和普通干部,从他当部长到离休、去世至今,后辈们没找财政部的人办过任何事情,也没有一个在求职、上学、升职等事情上打过他的旗号。
Editor:成房网(www.028f.com),成都房产网。